- UID
- 724339
- 注册时间
- 2019-1-7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听众
- 收听
|
发表于 2025-7-22 16: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正常的厂房是可以盖的,只要厂房和对应的道路配套能起来就可以。沉降问题是盖高层住宅考虑的事情。
填海区域建设厂房和居民住宅时,**必须重点考虑沉降问题**,因为填海区的地基通常由软土或回填材料构成,存在自然固结和长期沉降的风险。以下是关键要点分析:
### 1. **填海区沉降的普遍性与风险**
- 填海区的地基多为软土地基(如淤泥、砂土等),在填土压力和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会发生固结沉降。例如,深圳宝安区填海区域的楼盘曾出现地面下沉,但专家确认主体结构因采用桩基础而安全。
- 天津港填海区的监测显示,沉降速率最高达-74.9 mm/a,且新填海区沉降更显著。
- 厦门新机场填海区的部分区域最大累计沉降量达-401.3 mm,沉降速率最高为-10.0 mm/月。
### 2. **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
- **不均匀沉降**:填海区地基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差异沉降,引发建筑裂缝、管道断裂等问题。例如,深圳某填海区室外地面与建筑主体因沉降差出现明显裂缝。
- **长期稳定性**:即使初期沉降较小,长期固结仍可能影响建筑安全,尤其是对沉降敏感的结构(如厂房大跨度梁、高层住宅等)。
### 3. **关键应对措施**
- **地基处理技术**:
- **桩基础**:如PHC桩、钻孔灌注桩,可穿透软土层直达稳定岩层,避免建筑主体沉降(深圳宝安区的案例)。
- **强夯+排水固结**:适用于填土初步压实,但需注意均匀性(青岛某船厂项目经验)。
- **真空预压/高压喷射注浆**:加速软土固结或局部加固,但成本较高。
- **监测与预警**:
- **InSAR技术**:通过卫星雷达影像监测大范围沉降,如深圳南山区曾发现年沉降速率达-19.85~15.60 mm的区域。
- **GNSS与角反射器**:结合InSAR数据验证,提高精度(厦门新机场项目)。
### 4. **设计与施工建议**
- **建筑结构设计**:优先采用桩基,并设置沉降缝以适应差异沉降。
- **室外工程处理**:非建筑区域(如道路、管网)也需强夯或换填处理,避免后期维修成本。
- **建设周期规划**:预留足够时间让填土地基自然沉降,或采用人工加速固结措施。
### 5. **政策与规范**
- 目前中国对填海区建房时间无统一规定,但要求桩基设计必须满足安全标准。
- 部分地区(如深圳)已推动InSAR监测纳入填海区工程管理,以动态预警沉降风险。
### 结论
填海区建设必须严格评估地质条件,采用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并实施长期沉降监测。桩基础是保障建筑安全的核心措施,而InSAR等现代技术可为沉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忽视沉降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