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01936
- 注册时间
- 2016-7-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听众
- 收听
|
近日,温州市民林先生向记者投诉,他遭遇了一件“怪事”:明明手机号还有余额,突然提示欠费已达上限。经查询,原来莫名其妙“被开通”了流量包。
在维权无果的情况下,林先生一气之下将移动公司告上了法庭,索赔精神损失费1元。
林先生家住苍南,家里有两个135和138开头的手机号。“以前联系客户用的,后来不常用。但怕客户找不到我,就一直保留着。
”为避免被停机,早年林先生办理了0元月租费的移动“全球通自由套餐”,可接打电话,长期来未调整套餐。“我往两张卡上都存了钱,大概分别有600多元和100多元。”他说,原以为这样就不会欠费了。
但去年11月,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发现他138的手机号成了空号。这是怎么回事?查询后,林先生发现了“猫腻”。
原来,从2023年9月左右开始,他的两个手机号均每月被扣30元的5G流量包费用。“135的被扣了400多元,138的钱扣光了就销户了。”
“完全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发现问题后,林先生多次拨打10086人工客服咨询,并到中国移动苍南分公司营业点投诉。
对方的解释是,当时移动回馈老客户,免费为其手机号开通了流量包,14个月后开始收费。免费期结束后,发送了取消提醒短信,林先生未取消才导致欠费。
“我没有接到开通的电话,也没有看到收费的短信。”对于移动公司的解释,林先生表示自己没有接到任何开通5G流量包的通知和确认。
他说,更蹊跷的是,他查询后发现,早在2022年6月,135的号码由于长期未使用等原因已被停机,根本收不到短信。
针对林先生的疑问,记者近日致电了中国移动苍南分公司。“免费的业务到期都会发送短信提醒。”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该负责人以时间久远为由,并未提供已向林先生发送提醒短信的证据。他表示,秉承服务原则,在合理要求内会尽量补偿客户。
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去年11月底林先生已向苍南县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将中国移动苍南分公司、中国移动温州分公司等告上法庭,要求恢复手机号,退还相关流量费用,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元。
4月8日,法院组织了民事调解。对于调解结果,双方表示不便透露。
莫名被开通流量的投诉,各地屡有报道。2023年7月,辽宁张先生表示移动擅自给他开通了“随心看会员”流量套餐,每月多缴25.9元话费,移动客服以“他自己点击链接办理”为由否认,却无法提供用户办理套餐的证据;今年3月,广东中山吴先生为80多岁的父母配备老人机,发现被开通了“畅享流量包”的支出,每月多缴50元,但老人根本用不到流量。
针对此现象,北京观韬(温州)律师事务所陈一来律师认为,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关于林先生的案件,“被开通”的流量属于合同外的新增业务,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若消费者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开通”,属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生活中,电话费账单金额其实不会太大,很容易被消费者忽视。”对此,陈一来律师建议,消费者应明晰自己的账单消费支出,对账单有异议应当及时与运营商沟通,无法沟通解决的,对侵害利益的行为可通过消费者协会或司法途径维权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