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消保委网站)https://www.zj315.org/News/Artic ... SQvqOCRMbMu9JzdPw==
敬畏生命,瑞安市消保委提示慎用“智能”驾驶[color=rgba(0, 0, 0, 0.45)]来源:瑞安市消保委 时间:2025-04-09 [color=rgba(0, 0, 0, 0.65)]近期,小米SU7高速碰撞事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在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中,智能驾驶系统的表现成为焦点,再次敲响了智能驾驶安全的警钟。这起事故,绝非个例,而是给所有驾驶者和车企都上了一堂沉重的安全课。 目前,老百姓通常理解的智驾分为5级。 L1级(驾驶辅助):车辆有单一辅助功能,如自适应巡航或车道保持,驾驶员需全程关注路况,随时接管。 L2级(部分自动化):可同时控制横向和纵向运动,如自动跟车和转向,但驾驶员要时刻警惕,必要时接管。 L3级(有条件自动化):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车辆可完全自动驾驶,驾驶员需在系统请求时接管。 L4级(高度自动化):多数情况下能自主驾驶,无需驾驶员干预,但特殊情况如极端天气或复杂路况,系统可能故障,需驾驶员接管。 L5级(完全自动化):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能完全自主驾驶,无需人类驾驶员操作。 量产车辆的“智驾”基本处于L2级辅助驾驶阶段,与真正的自动驾驶有着本质区别。然而,部分车企为了营销,过度夸大智能驾驶的能力,模糊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的概念,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误以为车辆能完全自主应对各种路况 ,从而放松警惕,做出如脱手驾驶、分心驾驶等危险行为。网上在高速上开着“智驾”睡觉的视频触目惊心,极易酿成事故。 从技术层面看,智能驾驶系统存在诸多局限性。在特殊情况,如道路养护、临时施工、交通事故现场,智驾系统的高精地图可能无法实时更新,摄像头、雷达等感知设备也可能无法准确识别新设置的路障或限速标识。在城区复杂路况,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不确定性较高,智驾系统难以精准预测行人行为。在夜间、暴雨、大雾等能见度低和恶劣天气条件下,智驾系统的传感器可能会因识别精度下降而出现误判,摄像头也可能因水雾、泥泞等遮挡导致感知失效 。此次小米SU7事故发生在施工路段,智能驾驶系统未能有效应对,便是技术局限性的体现。 在此瑞安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在目前科技条件下慎用“智驾”,务必正确认识智能驾驶。 1. 明确主次:始终牢记智能驾驶只是辅助工具,不能替代驾驶员的判断和操作,驾驶过程中,双手不要离开方向盘,时刻保持对车辆的控制权。 2. 了解局限:深入了解自己车辆智能驾驶系统的工作范围和局限性,不盲目相信其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如遇复杂路况或恶劣天气,及时手动接管车辆。 3. 持续学习:不断学习智能驾驶系统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关注车企发布的安全提示和软件更新信息。 4. 保持专注:无论智能驾驶系统多么先进,都要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观察道路情况,提前预判潜在危险。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是汽车行业的趋势,但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忽视安全。希望车企应秉持敬畏之心对待技术,如实宣传,加强技术研发和安全测试。 正确合理地使用“智驾”,才能让智能驾驶在安全的轨道上前行,避免悲剧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