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27927
- 注册时间
- 2021-12-18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听众
- 收听
|
本人80中,从小爱听词,丁、方、陈三大宗师的词听的较少(且称他们为一代宗师,因为他们以前的都艺成于解放前的大师了,且先不论),但是后丁方陈时代的二代宗师听得较多,金增眉、黄业双、潘爱国等等,至三代大师还有陈春兰等几位女大师,平阳的高秀川、徐光程两位牛筋琴大师,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一、二、三代大师级的不一一例举了,各位有共同爱好着肯定如数家珍。
今天偶听方玉麟先生的《百鸟画》,那刚劲又柔美的唱腔,丰富又多彩的表演,干脆又利索的牛津,稳健又清脆的鼓板,又唤醒了我对鼓词的热爱,因为在这之前,我对当下的鼓词大失所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歌曲和电视电影的兴起,西方文化的入侵和数量级的娱乐项目的诞生,鼓词的没落势不可挡,甚至成了老年人的“专属文化”,不得不让人担忧一旦这一辈喜欢鼓词的老年人过世之后,还有几个人喜欢听鼓词,不能说没有,肯定是少之又少,这是时代所趋,没法阻挡。但是,没落不应该等于悲哀,现在可以说是悲哀。
一、现在的词师还有几个是男性?甚至大词师都不收男徒了。能主宰文化市场走向的是观众,吸引能主宰请什么词师唱词的男观众的,必是女词师吧?而且颜值还得稍微好点哦
二、现在的词师能有几个还能正经唱一部平词?鼓词文化市场唱的全是灵经,能听到的平词也就文化下乡或者晚会的时候的一两截。
三、现在的词师唱灵经,直播的直播,“念经的念经”(这里的念经指的是很刻板的唱),真的对得起菩萨吗?
四、现在的词师有几个能离开提词器?这个问题曾被一个青年女词师讨论过,她说时代在发展,为什么没苦硬吃?这让我想起了娱乐圈的年轻演员们,他们也曾说过,时代在发展,明明可以后期,为什么没苦硬吃?真可笑,不记词,不记段,盯着提词器一顿输出,你觉得真的好听?这就涉及到我下一个要说的。
五、现在的词师只唱不演、只念不作,早知道鼓词艺术本也像相声、京剧等等艺术一样的,有丰富的手势、表情和肢体语言的,现在大多词师表情呆滞、眼神麻木,如果说有没有动作,还是有的,是不是盯着直播屏幕呢
六、现在的词师有几个学艺精?我见过好几个速成词师,连音准都有问题就上台唱灵经,菩萨有灵的话,非得劈下一个大雷不可。这个问题也被讨论过,曰:边唱边学嘛,会好起来的。要命的是,该词师长得还算漂亮,台下一片喝彩声。
七、最后一个,是论一论听众的基本素养,很多听众,老色批比较多,听的不是词,是寂寞?你要说他听得懂?我呸。另,就我们小曲种,竟然也充斥着饭圈文化,一群没脑子的词迷,捧着几个自己都没弄明白的词师,不允许别人说一丁点儿不同意见,言必称:不想听就别听,求你听了?
当然,仍旧活跃在舞台的大师级人物,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和敬业,向他们致敬,也恳求大师们管好自己的徒弟们吧!
最后要非常感谢文化部门为了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做的努力,感谢很多优秀的词师开始注重吧艺术传递给很多天赋异禀的孩子。
说了这么多,更早感谢时代和科技,是科技保存了各大宗师的音像,让人反复品味,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