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烈性犬咬人,这次真的要拘留了! 在小区内看见谁家遛狗不牵狗绳致人受伤,可以选择直接报警。警察不仅要管,还要狗主人付出代价。 二、被打还手即互殴成为历史。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公民对不法侵害行为有权采取防卫性措施,界定了防卫的合理限度,还特别保护见义勇为行为,鼓励公民在他人遭受侵害时挺身而出。 三、14-18岁未成年人违法不再“一放了之”,打破未成年人不拘留的惯例。 部分未成年人借不执行拘留的年龄条款反复作案,新法打破不执行拘留惯例。同时校园欺凌管理升级,殴打辱骂恐吓同学,警察可以依法处理,学校如果不作为不处理也会被依法追责。 四、警察执法要求更透明,在询问嫌疑人、当场检查场所和单独执法时,必须录音录像,防止事后纠纷不清。 这次“大修”还聚焦执法程序的革新。警察询问查证、当场检查都得全程录音录像,就算是一个人执法也不例外。警察执法时必须出示“人民警察证”。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得举行不公开的听证,扣押东西也得按规范走,全程录像。 五、高空抛物、无人机黑飞、组织未成年人陪酒会新型风险有人管。 高空抛物即使未伤人毁物,仍可能被拘留。 无人机黑飞进入军事区等禁飞区域,将受处罚,严重者追究刑责。 组织未成年人陪酒、陪唱等行为,依法从重处罚,涉嫌犯罪的将严惩。 《治安管理处罚法》从2005年颁布到2025年对该法做出大修,变化的背后,不仅反映了国家在法治建设上的进步,更加是对社会发展和治理思路新的思考和转变,变化每天都在发生。普通民众既是法治社会的受益者,更是推动者。唯有将法治理念融入日常行为,才能让大修后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真正落地生根,为社会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